2018年11月9日(星期五)15 时,华威大学经济系Marcus Miller教授在亚冠下注学术中心405为亚冠下注师生带来一场题目为:“为什么美联储充当全球的最后贷款人?影子银行中系统性银行挤兑分析(Why did the Fed act as Global LOLR? Systemic bank runs in shadow banking)”的学术报告,我院熊辉老师、董秀国老师、赵颖岚老师、付文韬老师、程翔博士等近30名师生倾听了此次学术报告。

Marcus Miller,华威大学经济系教授,同时也是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(CEPR)和华威大学全球化经济竞争优势研究中心(CAGE)高级研究员。毕业于牛津大学、耶鲁大学,早期任职于伦敦亚冠下注和曼彻斯特大学,并担任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客座教授。曾在英格兰银行担任高级经济学家、下议院财政部委员会顾问、英国财政部学术委员会主席等职,并多年来一直在经合组织、TACIS(技术援助独联体国家)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世界银行、欧洲央行等经济组织中担任客座研究员或顾问等,最近在美洲开发银行进行交流合作。Miller教授研究兴趣包括宏观经济与货币理论、内生金融危机、主权债务重组、欧洲财政巩固等, 有30多篇文章发表在《美国经济评论》、《经济研究评述》等世界顶级或一流学术期刊,同时也是《金融时报》和《新政治家》定期供稿的特约供稿人。
Miller教授首先从影响全球经济波动的因素分析出发,除了金融方面,像环境方面的全球气温的上升、过度捕鱼等都可能会是其负外部因素。然后对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,教授分别介绍DSGE模型、John Taylor、Raguram Rajan、Krugman等为代表的不同经济模型或理论,发现这些不同理论分析金融危机时产生了冲突,因此需要更深入地考察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。Miller教授则以银行的行为为分析对象,利用Shin’s model以及加上挤兑模型(incorporate Diamond-Dybvig style panic)后的Shin’s model解释银行的“繁荣(boom)”与 “衰落(bust)”背后的原因,即说明导致后来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前夜机理,指出影子银行,特别代表影子银行特征的的金钱外部性(Pecuniary Externalities)是推动银行体系“繁荣”的重要原因,而之后因不信任(坏消息)产生导致的挤兑使得市场资金减少——无法维持繁荣的进行,最终造成华尔街的金融恐慌。在此背景下,最为全球金融体系最后贷款人的美联储必须采取行动,因为如果不行动不仅使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,全球金融系统也将崩溃。


最终Miller教授的结论是:经济景气期间,由于金钱的外部性,银行投资很容易呈现顺周期性;但在衰落期,教授认为并不是Diamond 和 Dybvig所预测的因为银行资产内在的流动性而导致衰落,相反是因为外在地,当资金被抽出时,银行资产具有的市场稳定性受到冲击,导致金融危机。

最后,Miller教授对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进一步的解答,作为此次学术大餐的结束环节。